[ 现在说说 ]家居十问
问一
“余留地”工作室名字由来和意义?
2011年创立“余留地”的时候,我和岳峰还分别在跨国建筑公司工作,设计一些大尺度公共项目。那时候我们觉得中国经过核爆发式的城市建设,到处盖的满满当当,留给独立年轻事务所的机会,应该只剩下见缝插针式的改造和修补了。所以就想起这么个听上去挺可怜的名字。另外我们也有个英文名字,叫designRESERVE。RESERVE有“预留”的意思。当然,放在不同的语境里,还有其它的延展。比如喝葡萄酒的时候,“RESERVE”往往意味一个酒庄最珍藏的陈酿。
问二
对于北京的公共空间有什么看法和建议?试举案例。
北京具有“公共”属性的场所不少,但可以自由使用的“开放”空间却乏善可陈。一个宜居城市不仅需要能跳集体舞的大广场,还要有很多街头巷尾的小公园,小庭院,甚至小空地,可以成为“私享的共域”。但仅仅是作为硬件存在还不够,这些微型公共空间需要高密度的“使用”,才能获得持久的品质和活力。城市应该支持中小企业和私人业主创造多样的户外场地,因为他们尊重也擅长“街道生活”。比如在北锣鼓巷的大小咖啡店,我们设计了一个敞着门的花园,有新栽的石榴树,龙爪槐,黄杨,有公用的乒乓球桌和健身器材。清晨市政工人会在这里歇脚。上午附近工作室的年轻人来这里买咖啡。中午胡同老人来晒太阳。下午放学的小孩来上蹿下跳。晚上酒友们呼朋引伴来聚会。业主大小咖啡挖空心思让这里不消停,每个月里,院子都会有展览,集市和露天放映。这就是我们心目中最理想的“公共空间”。
大小咖啡 北锣鼓巷/摄影:金伟琦
问三
如何“以点带面”地做小空间设计,通过小项目带动社区乃至城市?
小空间项目的最大魅力,是能创造“邻近”。这些年,我们在北京设计的项目比较杂,有餐厅,酒吧,零售,书店,还有住宅区景观。但无论业主最开始提出的功能是什么,我们都努力通过设计促进“社区”认同。这个“社区”有时针对具体的街坊邻里,比如铃木食堂对于杨梅竹斜街。有时针对有共同爱好的消费群体,比如北平机器对于精酿啤酒圈。这十几个“小项目”,面积从十几平方米到两万平方米,分散在朝阳区,东城和西城区的不同街道里。我们把它们看作一个精神上遥相呼应的“聚落”。希望那些热爱生活的人们,在北京这个充满压力的城市,可以找到一些收留梦想的缝隙。你可能不会因为一个城市拥有宏伟壮观的机场,商场或者体育场,就选择生活在哪里,但会因为有很多能时常不期而遇知己的角落,而在一个地方找到归宿。
余留地图 北京2019/绘制:薛璐璐
铃木食堂 杨梅竹斜街/摄影:柳春叶
铃木食堂 宽街/摄影:Eric Gregory Powell
铃木食堂 北新桥/摄影:Boris Shiu
铃木食堂 丽都/摄影:金伟琦
问四
如何塑造全感官的设计体验?
我们没有这样的野心,建筑师不是太阳马戏团。我们创造一个好的剧场,舞台的主角是业主和使用者。感官可以被诱发,但不应该被控制。空间的设计需要给运营留下自由发挥的余地,让业主成为驻场的“作者”,有动力不断发展,时常更新,这样才能提供鲜活和持续的体验吧。
问五
与“理想国”合作让你们有什么感触,如何创造一个与书有关的空间?
“naive 理想国”是我们最新完成的项目之一,也是“理想国”出版品牌的第一个实体空间。我们去过国内一些很潮的书店,发现很多设计的重点是“布景”,创造魔法学校般的特效,向“读者”推销体验,帮助物业拉动客流。在那些地方,书籍常常高悬在参天的书架上,难以企及,“不可一视”。这更多是适应网络传播和销售的需要,而不是鼓励真正的阅读和交流。“理想国”在郎园Vintage的现场是一个工业建筑的底层,无论面积和高度都非常有限,反倒有种接近居室的尺度。我们想象这个空间仿佛一个作家的客厅,有充沛的采光,舒适的座位,有被书架围绕的案台,和厨房般的岛台,可以招呼友人聚集一堂,喝茶饮酒,畅所欲言。当然,我们最理想的状态是,空间里只有一个客人独处时,她或他会把这里当作自己的书房。
naive 理想国 朗园/摄影:金伟琦
问六
来聊聊酒,你们认为酒是什么,你喜欢什么酒?它需要什么样的空间?
酒是文明的催化剂,很难想象一部没有酒精作用的人类历史。我个人什么酒都喜欢,但不要误解,我自己没有也不鼓励酗酒。每一种酒的背后,就像每一个场所一样,都有相应的文脉。尝试不同的酒,研究其生产,消费和社会关联,让人保持求知欲和好奇心。我们这些年在北京设计过一系列跟酒有关的空间,都是当作文化项目而不是餐饮项目来对待,投入很多时间研究每一种酒文化的发展历程,寻找能与场地的城市环境结合的最佳方式。
比如,给“北平机器”做工体店时,岳峰自己先动手在家酿啤酒,也全美国到处看酒厂。最终的设计策略是对精酿啤酒中“开放精神”的回应,突破“工业怀旧”的套路。而在隆福寺街区新完成的MONA Bar & Grocery,是以调酒为主的酒吧,基酒是金酒等常规蒸馏酒,不局限于约定俗成,更崇尚拼配探索。我们发掘空间与其它功能共生的可能性,比如零售,展览,甚至音乐演出。再比如说,Bob’s Select,是北京酒圈知名的零售商,他们的架上什么酒都有。我们设计三里屯店的时候,研究了酒铺作为酒文化传承的媒介,尤其是橱窗招牌文字在现代街道景观中的价值。刘治治奉献了立面上用马赛克拼出的字体设计。路人即使读不出其中精妙,但很难不留下深刻印象。
Bob’s Select 穆辉精选酒铺 三里屯/摄影:Boris Shiu
MONA Bar & Grocery 隆福寺/摄影:林画儿
问七
聊聊建筑旅行,你们写了许多旅行笔记。你认为对于建筑师来说,旅行的意义是什么?
旅行是建筑师的必修课目。对三维空间的经验和认知,只有通过不断的设身处地才可能积累,是看书和上网学不到的东西。我们都喜欢旅行和看闲书。每到一个地方要逛下书店,买些杂七杂八的书,回家慢慢看。现在能去的地方少,反倒有时间写点东西,重温些回忆吧。
问八
如何保持对设计的热情而不断提高创作能量。
建筑设计是马拉松式的煎熬,大多数时候都很枯燥,即使最后顺利完成,也往往筋疲力尽。保持始终的热情很难,也有违人性,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个以女性为主的创作团队来讲。在余留地,我们最大的愿望是让生活总在设计之前。生活如果足够宽阔,创作既可以是奔跑,也可以是散步,甚至静待。
问九
是否随心所欲,收放自如。
现在没有,将来也未必。我们的设计都来自对限制和矛盾的回应。只是随着年纪的增长,懂得了有时候,放弃和坚持一样重要。
问十
疫情为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思考?
一方面,疫情让家居与工作环境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,隐私被压缩。另一方面,世界变得狭窄,旅行的障碍越来越多。城市比以往更需要附近的,邻里尺度的,鼓励社交的公共空间,可以让人们自由呼吸,伸展精神。还有,该好好装修下家和办公室了。
余留地办公室/摄影:林画儿
本文原载于《家居廊 ELLE DECO》杂志 2020年12月刊
编辑:关迪
__________
相关栏目精选
__________
余留地是一家建筑创作机构,
由宋方舟和岳峰在北京成立,
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“硅谷”设有工作室,
专注高品质的城乡空间再生产。
团队成员包括:赖智薇,蒲洁宇,魏丹,宋蕾,傅诗
来自城市,建筑,景观,室内设计,
以及视觉艺术等不同领域。
网站
_____
www.designreserve.co
联系方式
_____
office@designreserve.co
微博
_____
余留地_designRESERVE
更多内容的分享请见[ 余留地 ]的公众号